從出生到死亡,人每天下意識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吃飯。呼吸是潛意識的,睡眠和排便是生理現(xiàn)象,所以無法通過意志來進行控制。各種生命活動中,可以說只有飲食是和生存息息相關的事情!
變聰明了,所以吃得更多了?
生物有單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。每天吃固定東西的就是單食性動物。牛、鹿等吃草,獅子、狼吃肉,魚、昆蟲等吃的東西也基本是固定的,不會吃別的東西,和人比較相似的猿猴,也基本只吃樹木的果實,葉子等,食物基本也是固定的。但和人最接近的黑猩猩,和其他猿類不一樣,是要吃肉的。在靈長類動物中,只有人和黑猩猩吃肉。
特別是人類,食物種類急劇增加,肉,魚、蔬菜、水果、地下根莖、昆蟲、菌類等食物種類繁多,幾乎是無所不吃,也許人類才是最兇暴的動物。甚至對于那些有毒不能吃的東西,也會開動腦筋,想各種各樣的加工技術去除毒性后食用。
人類飲食種類擴大的一個原因,是腦體積的增大。腦約占體重的2%,重量約為1400g。但是會消耗總能量的20%, 是很耗能的器官。為了維持這個器官的正常運轉,必須比其他動物攝入更高能量的飲食。如果只吃草的話,腦袋不會發(fā)育到這么巨大?,F(xiàn)狀是人的腦袋要比黑猩猩的大3倍。為了維持大腦運轉,必須吃高能量飲食,這是人類進化的現(xiàn)象。
因為人的這種雜食性,人類從北極到南極,從平地到高原,在各種氣候帶都能生存。所以人類發(fā)展成為了地球上最繁榮的生物。
但是對于人類來說,飲食還有一些特殊的意義。其他生物飲食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生命,如同到了季節(jié)就進行交配繁衍后代。但對于人類而言,飲食除了維持生命以外,還會讓人產生幸福感,滿足感,通過飲食能夠和他人交流,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特點。
不吃飯會不會死?
“你為什么要吃午餐?”
“為了維持生命”
這是以前99%的人的答案
但在21世紀,人們基本會答,因為“肚子餓”、“有空閑”,“煩躁”、“需要幸福感”,“和朋友交流”等等,與之前的“為了維持生命”完全不同。
從別的角度來看,現(xiàn)在的肥胖問題,也許是因為忘了飲食的初衷,太過于注重滿足感、交際效果,導致營養(yǎng)過剩,從而誘發(fā)各種疾病,使生命健康陷入危機。
吃的不是飯,而是幸福和滿足感?
現(xiàn)代人有一個誤解:“肚子餓是因為營養(yǎng)不足,所以需要進食,這是理所當然的”,其實這是非常任性的解釋,是錯誤的!為什么這樣說呢?因為如果讓狗、貓、老鼠、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話,都會漸漸變得肥胖,從此現(xiàn)象可以看出“肚子餓和營養(yǎng)不足沒有直接關系”,有的人可能已經意識到這點了,但是卻為了滿足口欲而無法控制自己。
人擁有一種特異功能,不想看的東西就會被忽視,不想聽的就根本聽不進去。當“肚子餓是因為身體需要補充營養(yǎng)了“這樣的理論一出,它與人的欲望剛好一致,人們就會覺得“吃是正確的”,但當有人說“肚子餓和營養(yǎng)不足沒有關系”,這個理論違背了人的欲望,人們會馬上思考很多反駁理論,排斥這樣的信息。
在幾百萬年前的狩獵采集時代、石器時代,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必須同饑餓斗爭。所以,有東西吃的時候就會拼命多吃,儲存脂肪,為對抗下一次饑餓作準備,這是為了生存下去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生理機能。
有時候人類能夠捕到獵物,有時候不能,水果、果實一年只能采收幾次,那時候又沒有保存食物的技術,所以生理機能反應就是想多吃,多轉換成脂肪,這樣的體質才是對生存最有利的。我們的遺傳基因就是這樣,有東西吃的時候就想盡量多吃。只有易胖體質的人才活了下來,不容易胖的人都被淘汰了,這從進化上來看是理所當然的。所以“并不是營養(yǎng)不足引起肚子饑餓,而是“為了長胖,肚子變餓”,這已經是非常明確的道理了,但我們的大腦卻并不想承認。
吃東西時的幸福感、滿足感,是饑餓時代人類為了生存而遺傳下來的DNA機能。隨著時代的急劇變化,相比過去面臨的饑餓問題,現(xiàn)代人的問題是每天吃得太飽,基本沒有運動。環(huán)境變化了,我們的DNA機能卻還是和之前一樣,不斷地追求美食,根本停不下來,這是現(xiàn)代人肥胖率增加的一個原因。
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糖尿病人增加、受病痛折磨、感染病毒、讓壽命縮短。如果這也是進化的一種方式的話,那哪些人能夠適應這些環(huán)境變化呢?適應不了的也許就會被淘汰。
有什么事,先吃飯再說
對于人來說,飲食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促進交流。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,一起吃飯會增加親近感。吃飯這件事,對增強相互之間的信賴感是非常有效果的。因為大腦受DNA影響會出現(xiàn)一種判斷,認為一起吃飯的人就是同類。
公司之間的洽談,國際會議、婚禮、朋友相聚、生日會等,都離不開各種美食相伴。這也是促進交流的一種儀式感。
戀人之間想縮短距離而進行約會,基本都是要一起吃飯的。 能夠一起吃同樣的食物,就發(fā)出了信號,原來對方也和自己一樣,就會有更多期待。因為吃飯是短暫性欲望,既然能夠一起吃飯的話,其他短暫性欲望比如睡眠、性欲等,實現(xiàn)的可能性也變高,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期待,所以吃飯是約會的儀式感。
家人之間一起吃飯,對孩子的教育成長、愛的情感形成都很有好處。通過飲食,能夠增強相互之間的牽絆,增強家的溫馨感。
但是,人類賦予飲食的這種交流效果,對于飲食本來的意義----“維持生命”而言,實際上是附加的,將這種附加的效果當成主要效果,應酬接待太多,導致發(fā)胖損害健康。這就與飲食的初衷本末倒置了。
雖然我們賦予了飲食“維持生命”、“增強幸福感和滿足感”、“促進人際交流”這樣三個目的,但是作為生物而言,最大最重要的一點還是“維持生命”。這一點相信任何人都認同。但是現(xiàn)在的我們,基本都忽略了這一點,只追求好吃、交際,餓了就吃,以此為由,將各種食物塞入口中。
我覺得大家此刻應該醒醒了,在現(xiàn)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更應該好好考慮自己的健康,為此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。我認為只有好好理清飲食本來的意義,人們才能體會到古人所提倡的“藥食同源”的真正內涵。